Workflow
36氪出海·港股|锦江国际赴港上市:出海十年,为何至今难盈利?
36氪·2025-07-11 19:04

公司概况 - 锦江国际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酒店集团,旗下拥有锦江之星、麗枫、喆啡、维也纳、希尔顿欢朋等多个品牌,覆盖从快捷酒店到中高端市场 [2] - 公司起源于1935年上海长乐路的一家川菜馆,1994年登陆A股,当时还只是区域性酒店企业 [3]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签约酒店数量达到1.7万家,成为全球门店数量最多的酒店集团 [4] - 公司业务已延伸至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仅在法国就拥有773家酒店,在欧洲、亚洲、美洲和非洲另有近400家门店 [2] 业务模式 - 公司业务模式分为重资产直营和轻资产特许经营两种 [8] - 直营模式占比不足5%,约700家酒店 [8] - 特许经营模式占比超过95%,类似于茶饮加盟,通过收取品牌使用费和管理费创造营收 [8] - 2024年开始,公司海外业务重心向轻资产过渡 [5] 财务表现 - 2024年海外市场收入42.56亿元,占总收入30.8%,毛利率达到41.9%,高于国内市场 [6] - 海外业务已连续五年亏损,累计亏损额超过3亿欧元(约23.5亿元人民币) [7] - 公司积累的商誉高达116亿元人民币,占净资产的73.56% [9] 国际化战略 - 2015年以12.88亿欧元收购欧洲第二大酒店集团卢浮酒店集团,获得1233家酒店资产 [8] - 2016年先后并购铂涛集团(3039家酒店)和维也纳酒店(303家酒店) [8] - 2018年完成对丽笙集团(1151家酒店)的收购 [8] - 2024年底宣布将携手马来西亚酒管集团RIYAZ推进五个品牌落地东南亚市场 [12] 欧洲市场困境 - 欧洲市场的高运营成本是亏损主要原因之一,卢浮集团旗下有272家直营酒店 [9] - 欧洲酒店人房比高达0.48,远高于中国的0.18-0.2,显著提高了人力成本 [9] - 欧洲团队经济效益意识较低,制约了集团对资产的整合与优化 [9] - 卢浮集团持续消耗现金流,占用了大量管理精力 [9] 战略调整 - 计划加大资产处置力度,处置亏损及低绩效酒店资产 [10] - 港股IPO募资的50%将投向海外业务升级与数字化系统建设 [10] - 策略包括出售低效酒店、改造法国市场80家门店、降低直营比例向加盟模式转型 [10] - 推动数字化升级WeHotel全球预订系统 [10] 东南亚市场布局 - 东南亚市场吸引力在于快速增长的中产阶级、旅游业发展和较低运营成本 [12] - 与马来西亚酒管集团RIYAZ合作,推进五个品牌落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6个国家 [12] - 东南亚被定位为公司国际化战略的重点 [12] - 计划结合酒旅融合,推动产业链资源向海外延伸 [12] 行业趋势 - 锦江国际赴港上市可能成为国内酒店集团掀起港股上市潮的信号 [2] - 中国酒店业第一波出海潮中,许多企业通过大举并购进军欧美但铩羽而归 [11] - 第二轮出海潮中,德胧、艺龙、尚美数智等纷纷选择东南亚作为首选市场 [11] - 2019年华住在新加坡设立国际总部,2021年以来万达也在东南亚签约多家酒店项目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