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企业家献策助广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 广东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人民币,工业机器人产量达12.47万套,服务机器人产量达416.98万套,同比增长33%和8.2%,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比重超过四成 [1] - 广东拥有大模型算力、算法、芯片、零部件等人形机器人产业完整产业链条,企业已进入多家知名汽车工厂开展人形机器人实训 [1] - 人形机器人产品商业化落地能力较强,但单台成本较高 [1] 产业链与技术挑战 - 主流大模型在通用领域表现优异,但在工业领域适配不足,需大量工业场景数据训练以提高精准性和效率 [2] - 高端机器人研发需加快,建议组建"精密零部件攻关联盟"并建立国家级机器人训练场,模拟真实车间环境进行学习与测试 [2] - 算力分布分散,建议优先发展韶关算力中心,设立"算力发展基金"支持国产芯片和服务器技术项目 [2] 政策与场景落地 - 建议对人形机器人最终应用场景落地进行精准扶持,推动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1] - 需打造示范应用场景降低中小企业应用门槛,通过场景开放降低创新风险 [3] - 广东将实施重点攻坚项目,推动底层通用技术、标志性产品与典型应用发展,打造全球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 [3] 人才与创新支持 - 行业存在高端人才缺口,建议支持民营企业科技人才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3] - 政策资源需精准注入"自主创新攻坚处"与"场景人才结合点",助力产业确立全球话语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