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西夏陵?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7-12 05:25
西夏陵申遗成功核心内容 - 西夏陵于2024年7月11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60项世界遗产 [1][7] 遗产规模与构成 - 西夏陵遗产区范围3899公顷,缓冲区40569.5公顷,总计44468.5公顷 [2] - 陵区内含9座帝陵、271处陪葬墓、北端建筑遗址及32处防洪工程遗址 [1] - 出土和采集可移动文物7100余件 [1] 世界遗产价值 - 符合标准(ⅱ):展现11-13世纪中国西北地区农牧交错地带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创新 [3] - 符合标准(ⅲ):为延续近200年的西夏王朝及其君主世系提供不可替代的见证 [3] - 实证了西夏王朝在丝绸之路上的中继枢纽地位 [3] 保护与申遗历程 - 1972年开始正式考古工作,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 2011年7月宁夏自治区与国家文物局签署协议启动申遗工作 [4] - 2024年1月获批作为中国2025年申报项目,1月30日提交申遗文本 [6] - 2024年8月完成现场技术评估,5月获建议"直接列入" [7] 遗产特征 - 完整展现了保存在历史环境中的全部规划、建筑特征 [7] - 延续了遗产与贺兰山之间形成的视觉和精神联系 [7] - 各构成要素在选址特征、空间环境等方面均满足真实性要求 [7] 国际评价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赞赏中国政府在保护管理方面的努力和成绩 [7] - 认为文物保护法律体系、管理体制机制为遗产完整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7] - 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提供了重要见证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