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人蚊大战”:环境治理是核心
中国青年报·2025-07-12 09:50
盛夏来临,恼人的蚊子大军卷土重来。它们不仅留下红肿刺痒的"包",更可能传播登革热等致命疾 病。另外,尽管我国已获世卫组织消除疟疾认证,但全球疟疾威胁依然严峻,输入性病例风险犹存。如 何在这场"人蚊大战"中守住健康防线?科学防蚊灭蚊的基础与关键在于全民参与治理蚊虫孳生的环境。 蚊子一生中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蚊4个阶段,除了能飞行叮咬人的成蚊阶段,其他3个阶段都离 不开水。一瓶盖积水,足以孵化上百只蚊虫。因此,治蚊先治水,断水是断蚊虫之患的根。 在家庭中,需注意花瓶、水养植物每周应彻底换洗;及时清理地漏、托盘积水、空调与冰箱冷凝 水,可投入1%的双硫磷沙粒剂长效控蚊;废旧瓶罐需倒置存放,避免露天积水。 蚊子繁殖周期仅7天,每周一次"积水大扫除"即可打断繁衍链。据研究,多地疾控部门统计,彻底 清理孳生地可降低蚊虫密度80%以上。这个夏天,让我们以"翻盆倒罐"之微力,筑起无"蚊"健康长城 ——因为每一处积水的消失,都是对登革热与疟疾最有力的宣战。 避蚊胺(DEET)久经考验能有效驱避蚊虫,涂抹于裸露皮肤一般可持续防护3-4个小时;蚊香与电 蚊香(液/片)在傍晚室内无人且密闭使用30分钟以上效果最佳,传统盘式蚊香烟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