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医疗器械贸易政策 - 中国财政部发布通知,4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医疗器械政府采购项目排除欧盟企业参与,但对欧洲企业在华生产的医疗器械不予限制 [1] - 欧盟委员会禁令规定自2025年6月30日起,中国企业不得参与欧盟地区500万欧元以上的医疗器械采购,且中标合同中中国产品份额不得超过50% [1] 中欧医疗器械贸易现状 - 2024年中欧医疗器械贸易规模370.4亿美元,中国进口额280.4亿美元(同比减少6.09%),出口90亿美元(同比增长12%) [2] - 中国出口欧盟的高端设备增速显著,如内窥镜四年出口额增长294%,7.0T核磁共振、640层CT等尖端机型凭借性能对标国际、价格低于洋品牌30%的优势实现规模化装机 [2] - 洋品牌在华市场份额下降,GE医疗中国区营收暴跌15%,西门子影像业务跌4%,飞利浦销售额两位数下滑 [2] 国产医疗器械发展 - 2024年中国核磁共振国产化率35.1%(较2023年提升2.6个百分点),国产320排640层CT在三级医院新增装机量占比显著提升,PET-CT国产品牌占市场增量30%并降低检查费用25% [3] - 腔镜手术机器人国产化率44.4%,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百亿元;超声设备国产化率62%(较2020年提升13.6%) [3] - 医用直线加速器国产数量占比70%,7mm超声手术刀在集采中平均降幅超70%,质子刀、重离子刀等大型设备均有成熟国产替代方案,价格仅为洋品牌的四到七成 [3] 国产检验设备普及 - 多省区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大幅降低化验费,得益于国产检验设备及试剂的普及 [4] - 2023年血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微生物鉴定与药敏仪、血糖仪国产化率超70%,尿液分析仪超八成 [6] - 高端检验设备国产份额仍有提升空间,如质谱仪中标金额和数量占比不足两成,PCR基因扩增仪中标金额占比29.84% [6] 国产医疗器械崛起因素 - 政策支持如"中国制造2025"规定国产品牌在公立医院的应用比例,监管部门为AI诊断、脑机接口等新兴领域开设快速审批 [7] - 自主品牌在生产交货周期、维修服务响应时间等方面优于洋品牌,日常使用成本更低 [7] - 产品设计更贴近中国国情,如影像设备可完成多部位检查,加入"中医体质辨识"模块,接入5G便于远程会诊 [7] 技术创新与迭代 - 国产医疗设备迭代速度比进口快1-2年,如某品牌CT从128排升级至320排仅用2年(西门子同系列耗时4年),超声手术刀从5mm迭代至7mm仅用18个月 [8] - 国产新型心脏瓣膜可通过微创介入手术置换,仅需在股动脉开小切口 [8] - 脑机接口技术纳入中国基本医疗保险,用于治疗帕金森症、顽固性癫痫等疾病 [10] 市场与需求驱动 - 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个性化需求和技术迭代,如手术机器人首创五臂机器人、免气腹机器人等技术 [10] - 国家级项目聚焦医药、医疗器械科研成果转化,如零磁医学、超导医学、AI诊疗等领域的原创性医疗设备研发 [11]
邓铂鋆:为什么欧洲非要在错误的时机,跟中国打一场错误的战争?
搜狐财经·2025-07-12 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