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营销不容有假
经济日报·2025-07-13 06:20
短视频恶意营销乱象 - 短视频领域存在消费公众同情心的摆拍、以科学解读之名散播谣言、打造低俗人设等恶意营销行为 [1] - 北京等地已开展"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并取得成果 对乱象形成有效震慑 [1] - 恶意营销形式包括编故事、打擦边球 冲击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 [1] - 虚假信息可能导致公众被误导 造成经济损失 扰乱社会秩序 引发恐慌 [1] - 虚假低俗内容充斥网络 考验网民信息甄别能力 挑战风清气正网络环境建设 [1] 整治措施与平台责任 - 需坚持"露头就打" 采取有力措施形成持续高压态势 [2] - 应健全内容筛选机制 丰富审核管理技术手段 加强事前预防 [2] - 短视频平台需承担主体责任 明确审核处置标准 强化重点环节内容管理 [2] - 平台应完善标签标注功能 健全算法推荐和流量分配规则 遏制违法违规内容传播 [2] - 需加强对创作者引导 避免唯流量导向 提高其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网民参与治理 - 网民应提高媒介素养和甄别能力 不轻信不传播未经证实信息 [2] - 对恶意营销等违法违规行为 应及时向平台或监管部门举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