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女装“装不下”女性了吗?
虎嗅·2025-07-13 08:13

女装尺码迷局 - 女装行业存在尺码混乱现象,消费者常遇到尺码与实际身材不符的情况,导致购买困扰[1][2] - 女装市场规模已突破1.1万亿,但尺码标准不统一问题日益突出[4] - 消费者反映同款服装尺码逐年缩小,2021年M码合身到2024年XL码已穿不下[5] - 裤装尺码选择较多(7个左右),而裙装通常仅提供3-4个尺码,覆盖范围不足[8] - 部分品牌尺码表存在"障眼法",相邻尺码差距仅1cm,远低于国家标准4cm分档[9] 女装尺码缩水的驱动因素 - 国家标准《GB/T 1335.2-2008》仍基于20世纪80年代末数据,未能反映现代女性体型变化[28] - 品牌利用"虚荣尺码"策略,将衣服往小了标以刺激购买欲,消费者会因能穿小码而产生愉悦感[35][36] - 小码服装更符合当下"显瘦""修身"的审美趋势,易形成购买动机[32] - 中小品牌为降低成本倾向于减少尺码范围,大码库存积压风险高,小码可降低退货率[37][38] 行业现状与消费者反馈 - 中国女性平均身高、体重、腰围均呈上升趋势,但女装尺码却逆向缩小[11][12][15][18] - 平台热销女装腰围尺寸普遍小于女性实际腰围,部分款式最大码腰围仅71cm,无法覆盖任何年龄段平均腰围[18] - 微博数据显示消费者对尺码问题的吐槽集中在"尺码缩水"(124次)、"货不对版"(65次)和"焦虑"(74次)[31] - 女装退货率高达80%,部分商家因货不对板导致退货率甚至达90%[47][48] 审美与行业规范问题 - 行业通过小码策略强化"白瘦幼"审美标准,加剧女性身材焦虑[44] - 现行国家标准非强制性执行,品牌可自主设计尺码,导致市场混乱[29] - 部分品牌尝试推出弹性剪裁、透明尺码表等解决方案,但尚未形成行业共识[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