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大荔冬枣园里来了AI采摘机器人
冬枣产业现状 - 大荔县冬枣种植面积达42万亩,年产量超70万吨,2024年产值突破100亿元 [5] - 冬枣采摘面临高温环境(大棚内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人工成本高、熟果抢收压力大等痛点 [1][5] - 传统采摘方式导致果农劳动强度大,且存在落果损耗风险 [1] AI采摘机器人技术突破 - 初代"蓝侠"AI采摘机器人具备多自由度协作机械臂、视觉识别系统和柔性夹爪三大核心技术 [5] - 实现85%熟果抓取成功率和小于8%果实损伤率的关键性能指标 [5] - 视觉识别系统能精准辨别冬枣成熟等级,自适应底盘适应大棚复杂地形 [5] - 第二代产品重点解决高温环境下识别和抓取效率下降问题,预计3个月内面世 [6] - 第三代产品已列入研发日程,为规模化推广做准备 [6] 产学研合作模式 - 形成"企业出资+高校技术+地方试验田"的三方合作机制 [3]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王勃然团队负责核心技术攻关 [2][3] - 深圳蓝侠机器人有限公司参与设备研发 [3] - 研发周期仅3个月完成从设想到样机落地的快速迭代 [3][5] 产业升级影响 - 预计可大幅降低采摘成本(当前人工成本持续上涨) [1][5] - 释放劳动力用于深加工、电商等产业链延伸环节 [5] - 技术具备可扩展性,未来可应用于苹果、葡萄、猕猴桃等其他水果采摘 [6] - 标志着大荔县冬枣产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科技赋能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