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聚焦主业优化配置 一批地方国资加速划转科创、产业类资产
中国经营报·2025-07-13 17:58

地方国资资产剥离趋势 - 绍兴滨海新区发展集团剥离多项科创属性资产至滨海新区科创产发 包括新能源科技公司51%股权 人才发展公司33 33%股权 生物医药产业基金48%出资比例 新动能产业基金29 95%出资比例 [1][2] - 5月以来全国10省市25家国资发布无偿划转资产公告 涉及广东 福建 浙江 江苏等东西部地区 [4] - 温岭市国资将产业投资公司 海韵投资100%股权划转至新设海城投资 徐州高新国资将安全科技产业投资公司100%股权划转至母公司 [4] 资产划转运作模式 - 乳山国资划转21 02亿元资产 占净资产15 72% 包括新兴产业投资债权及锂电隔膜企业星宜新材料债权 [5] - 瑞安国资将建设工程检测科学研究所100%股权划转财政局 涉及净资产1662 26万元 占年末净资产0 12% [5] - 划转主体呈现多元化特征 包括母公司 财政局 新设产投公司等 [5] 战略转型动因 - 通过资产剥离实现城投主业聚焦 同时搭建专业化产投平台推动地方产业升级 [1] - 科创属性资产划转有助于新主体发行科创债 优化融资渠道 符合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导向 [1][3] - 传统城投受历史业务结构限制 产业类资产需通过划转实现独立市场化运营 [6] 科创债发行逻辑 - 资产剥离使不符合科创债条件的城投公司 可通过参股关联主体实现区域科创债发行 [3] - 科创债要求资金严格投向实质性科技创新项目 需发行主体具备技术研判能力和项目管理经验 [3] - 城投公司可通过设立科创类产业基金 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投资 [7] 转型路径建议 - 加快构建产业投资运营主体 提升科技创新项目管理能力 [7] - 以产业引导基金为载体实施间接投资 符合监管导向且能放大资金效应 [7] - 需探索服务地方新兴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把握科技创新机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