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行业前景 - 2025年可能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行业正处于从0到1的突破阶段 [1] - 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2024年约10.17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1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56% [3] - 2030年中国市场规模预计达380亿元,销量27.12万台,占全球份额44.77% [3] 应用场景分析 - 短期内工业制造(汽车制造、3C电子)是主战场,可完成装配、焊接等复杂工序 [3][4] - 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保有量预计突破200万台,工业场景占比达63% [4] - 中长期医疗、物流、消费领域潜力大,医疗辅助手术、物流分拣、家庭服务等场景将打开新空间 [5] 产业链技术突破 - 中国在减速器(谐波减速器)、传感器(力/视觉传感器)、控制器(运动控制算法)等核心环节实现技术突破 [7] - 本土企业逐步打破国外垄断,本土化率显著提升,与国际差距缩小 [7] - 本体制造环节涌现宇树、智元、优必选等企业,具备工业/服务/特种机器人多元化生产能力 [7] 中国制造业优势 - 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全工业门类的国家,形成原材料-零部件-终端制造的完整闭环 [6] -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已形成特色制造业产业集群,政策与资本协同效应显著 [6] - 工程师红利推动高端制造业转型,供应链企业将受益于人形机器人发展 [6] 投资逻辑框架 - 行业筛选标准:3-10年复合增速是关键,需具备千亿/万亿级长期发展空间 [2] - 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技术壁垒(难以复制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增长潜力 [2] - 商业模式健康度指标包括毛利率、净利率、研发投入、ROIC、现金流等财务可持续性要素 [2]
方正富邦基金李朝昱:人形机器人产业链重构 中国制造弯道超车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