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沉默多数”到“关键力量”:推动A股公司治理 机构投资者角色转变
中国证券报·2025-07-14 04:52

A股公司治理转型现状 - 当前A股上市公司治理普遍展现出明确的"合规导向",77%的公司通过完善内部制度、59%通过强化信息披露夯实治理根基,但对触及权力制衡核心的深层次举措(如提升董事会独立性、减少关联交易)认同度较低 [1] - 上市公司存在"形式合规"问题,根源在于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冲突,中小股东利益重视不足导致实质制衡措施积极性不高 [2] - 股权激励方案数量显著下降,2024年新增方案较2021年减少28%,终止方案数量接近2021年的3倍,部分因业绩目标设定不当引发市场负面反应 [3] 市值管理策略分化 - 约67%的受访公司倾向高分红策略,主要动机为吸引红利型投资者(占比60%),仅4%公司偏好高回购策略,因回购对投资者感受较间接 [2] - 分红需保持连续性,突然中止或大幅减少可能引发市场负面反应,上市公司对回购策略的认知和使用意识仍需提升 [2] - 48%的公司近两年已开展或计划开展股权激励,首要目标为绑定核心管理层(89%),其次为传递业绩预期(55%) [3] 公募基金参与治理的机制与案例 -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要求公募基金持有单一股票流通股本超5%时必须参与股东大会投票,并需每年公示投票表决情况 [4] - 华夏基金成立ESG业务委员会,专职团队嵌入投资部门,通过深度沟通推动企业ESG评级提升(如某医疗器械企业MSCI ESG评级从BB升至AA) [5] - 建立代理投票数字化平台提升参与度,曾成功促使上市公司撤回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议案 [5] 机构与上市公司互动趋势 - 上市公司更倾向机构股东采用柔性沟通方式,对股东提案、提名董事等"对抗性"方式接纳度较低,因担忧破坏治理稳定性 [7] - 公募基金重点关注关联交易、控股权变动、低碳转型等议题,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员工保障、出海企业本地化建设等行业特定问题受关注 [8] - 政策推动下机构参与治理进程加快,上市公司接受度与其特点相关,协同共治有望重塑长期价值导向的治理生态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