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不是移动小广告
经济日报·2025-07-14 06:18
共享单车违法小广告问题 - 共享单车成为黑灰产业"移动广告牌",违法小广告覆盖车把、座椅、车筐等部位,甚至恶意替换骑行二维码[1] - 违法小广告内容涉及非法代办、色情服务、网络诈骗等黑灰产业信息,导致用户个人信息泄露和经济损失风险[1] - 共享单车高流动性和难以溯源的特点使小广告覆盖面广,投放成本低,查处难度大[1] 平台企业应对措施 - 共享单车平台应发挥主体责任,主动设防而非仅被动清理,利用运维团队开展高频巡查制止违法小广告[2] - 平台可考虑在APP中增设"广告举报"入口,鼓励用户参与举报和清除小广告[2] - 推行举报奖励积分机制如兑换骑行券,激发公众参与主动性[2] 监管与执法建议 - 相关部门应强化监管,将清除小广告与铲除背后黑灰产业相结合[3] - 对非法网贷、诈骗等广告主实施"一案双查",深挖黑灰产业链[3] - 将单车广告治理纳入市容考评,压实属地责任形成长效监管机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