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能收购威马交易背景 - 宝能汽车深圳工厂复工并复产悠宝利A3车型 同时展厅内出现威马EX5汽车[2] - 深圳翔飞作为宝能系关联企业是威马破产重整计划中唯一报名成功的投资者[2] - 威马汽车于2023年10月启动破产程序 2024年4月法院批准破产重整计划[2] 交易双方动机分析 - 宝能汽车需获取威马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及先进产线 其现有双资质因停产面临撤销风险[3] - 威马汽车拥有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 湖北黄冈和浙江温州生产基地年产能分别为15万辆和10万辆[3] - 威马汽车负债203.67亿元 资产仅39.88亿元 拖欠员工工资及赔偿金超4000万元 欠供应商货款17.34亿元[4] - 宝能汽车需投入超100亿元资金重整威马 但自身负债严重 融资困难[4] 双方财务困境 - 宝能投资集团被执行总金额超500亿元 宝能汽车集团被执行金额逾120亿元[3] - 宝能地产被执行金额累计超320亿元 宝能掌门人被执金额超310亿元[3] - 宝能曾投入超500亿元收购观致汽车 后因资金链断裂陷入困局[6] - 威马汽车累计融资超350亿元 最终破产重整[6] 协同发展可能性 - 技术融合方面 宝能可借助威马在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和辅助驾驶算法优化等技术积累加速升级[6] - 市场拓展方面 双方可整合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快速推出新产品[6] - 品牌重塑方面 可通过新车型和优化服务提升知名度 甚至联合打造高端新能源品牌[7] 交易风险与挑战 - 宝能汽车产品决策与市场脱节 悠宝利A3微型电动车售价4万元但市场需求大不如前[7] - 宝能汽车专利多为过时技术 难以转化为市场爆款产品[7] - 威马技术亟待更新 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在国内市场竞争中已远远不够[8] - 威马品牌公信力处于低位 消费者对"宝能+威马"品牌组合接受度存疑[8] - 收购失败可能加剧双方财务困境 引发投资者信心下降的连锁反应[8] 历史收购案例参考 - 宝能2017年收购观致汽车但未能带其走出泥潭 观致至今未复工[9] - 宝能曾有意收购众泰汽车 但因资金不足不了了之[9] 行业生存关键要素 - 新势力造车需从"野蛮生长"转向"价值生存" 通过精准研发构建技术护城河[10] - 企业需建立"融资-投产-盈利"闭环 避免恶性循环[10] - 必须在规模扩张中实现正向现金流 在技术迭代中保持敏捷性 在细分市场建立不可替代用户价值[10]
宝能“牵手”威马 弱弱联合可有未来
中国汽车报网·2025-07-14 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