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利权臣还是被遗忘的先知:王安石变法的现代经济学解释
搜狐财经·2025-07-14 11:51
撰文 | 孔笑微 《大宋理财》 有宋一朝政坛名臣辈出、星光闪耀,笔墨官司之精彩千年难逢其盛,直至今日仍被戏称为"中文系的好时光"。而所有人的命运,都在宋神宗熙宁二 年(1069年)来到了前所未有的转折点。只不过在当时来看,谁也没有料到这不仅是一场人人必须站队过关的漫长严峻的考验,而且是十一世纪中 国知识分子政治家和技术官僚的大分流。宋神宗熙宁变法,在中国历史上影响过于深远,从财政与经济政策的争议,到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治理制 衡,到封建国家官制运作的核心机制,最后到儒家和法家作为伦理性和功能性意识形态互为表里的斗争与合流。某种意义上,王安石的变法的结局 标志着中国古代文明的半衰期,是文官政治与富国强兵两全道路的失败,也注定了风雅清平之乐的北宋的惨烈下场。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天平逐 渐失衡,每个王朝在残酷生存危机中都越来越路径依赖于高度功能性集权高压,兴衰循环也越来越短促,直到不可挽回的内生性崩溃发生。 而在一切刚开始的时候,只是朝廷出台了一项并非强制的引导性助农贷款计划,希望以比市场利率至少低一半的利息,帮助农民度过青黄不接的季 节;也希望在税收不增加的情况下,增加一点财政收入补贴正在用兵的西北。 "无争议不成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