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政策 - 法案将企业所得税率从35%永久降至21%,预计十年内增加赤字3.4万亿美元(含利息后达4.1万亿美元)[4] - 政策精准定位顶层1%群体,前10%家庭未来十年将额外获得3.1万亿美元减税,最低10%家庭收入减少3.9%[4][8] - 取消加班费、小费收入征税,扩大"直通企业"免税范围,主要惠及服务业高收入群体[8] 福利体系 - 2025-2034年间削减医疗补助资金超9000亿美元,引入"工作换福利"机制,要求19-64岁福利领取者每月完成80小时带薪工作[4] - 预计2034年1180万美国人失去医保资格,残障人士、低收入孕妇等群体面临保障中断风险[8] - 补充营养援助计划(SNAP)申请年龄下限从54岁提高至64岁,各州需自行承担5%成本[9] 能源政策 - 逐步取消《通胀削减法案》中的清洁能源税收抵免体系,2025年9月后终止电动车7500美元联邦税收抵免和二手电动车4000美元补贴[5][11] - 特斯拉、通用等车企年损或超12亿美元,预计2030年电动车销量减少40%[11] - 关键矿物开发支持(如冶金煤抵免)将在2029年后终止,加剧新能源供应链不稳定性[11] 制造业影响 - 半导体建厂税收抵免从25%提至35%,吸引台积电、英特尔等加速投资[11] - 美国制造业综合成本仍高于亚洲(工人时薪为越南6倍),普通制造业如消费电子难以承受成本压力[11] - 芯片、军工等高附加值产业加速回流,但低附加值产业因成本过高难以回归[11] 财政与债务 - 法案预计未来十年增加赤字3.4万亿美元,联邦债务上限提高5万亿美元[10] - 10年期美债收益率或上升1.2个百分点,推高房贷与消费贷利率[10] - 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膨胀至9万亿美元,挤压教育和基础设施公共资金空间[10] 美元与金融市场 - 3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5.1%创2007年新高,美元指数跌至2022年低位[10] - 黄金ETF持仓量激增23%,2025年Q1全球央行持有美债总量下降8%[10] - 沙特、巴西等国启动双边贸易本币结算试点,"去美元化"趋势扩展[10]
“大而美”法案冲击应对策
国际金融报·2025-07-14 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