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竞争态势 - 美团、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通过高额补贴争夺即时零售市场份额,推出"0元奶茶""16.18元小龙虾"等促销活动 [1] - 补贴战导致部分区域出现门店爆单现象,如厦门茶饮店出现过夜饮品被倒掉、南昌蜜雪冰城30杯奶茶无人认领等资源浪费案例 [1] - 拼多多、快手电商虽未直接参战,但其GMV已受到间接侵蚀,若加入竞争可能导致全行业内卷 [3] 骑手端影响 - 订单激增使骑手工作强度大幅提升,有饿了么骑手7月12日配送80单(需20小时连续工作),部分骑手单日配送量达100单 [1] - 长期高强度配送可能引发职业健康风险,但收入与劳动强度匹配度未明确 [1] 商家端影响 - 中小商家需分担补贴成本,可能出现"增量不增收"现象,奶茶等品类尤为明显 [2] - 订单集中涌入导致服务质量下降风险,可能损害长期品牌形象和盈利能力 [2] - 补贴结束后商家面临订单回落压力,经营策略调整能力存疑 [2] 平台财务压力 - 阿里巴巴在相关业务投入已达约100亿元(摩根士丹利数据),且未来投入可能继续增加,导致短期盈利下滑 [2] - 补贴战对平台股价形成压力,可持续性存疑,用户忠诚度与市场份额增长效果待观察 [2] 行业生态风险 - 价格战可能挤压中小玩家生存空间,抑制行业创新动力 [3] - 当前模式以订单数据增长替代价值创造,偏离即时零售"便捷优质商品+高效触客+骑手合理回报"的核心价值 [3] 发展建议 - 平台应转向技术创新和服务质量提升,而非单纯价格竞争 [3] - 需建立行业最低服务标准保护消费者权益,同时加强商家和骑手权益保障 [3] - 健康商业逻辑应取代短期补贴刺激,构建多方共赢的良性生态 [4]
每经热评︱0元奶茶、爆单弃领……即时零售补贴盛宴,还能撑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