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 - 供应链金融总规模超过40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快于GDP增速 [1] - 主要融资供应方为商业银行及非银金融机构,需求方集中于中小微企业(尤其小微工商农企业)[1] - 融资利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金融风险控制良好 [1] - 信息服务方分为三类:数字科技平台、核心企业垂类信息服务公司、金融机构控股的信息服务公司 [1] - 融资方式占比排序:应收账款质押/票据融资(最大)>动产抵质押融资>信用融资>混合融资 [1] 发展驱动因素 - 宏观层面:经济金融稳健运行及全球稳定性提供基础 [2] - 法律保障:《物权法》《民法典》确立应收账款/存货的法定抵质押地位 [2] - 司法支持:最高法出台司法解释明确动产/权利融资纠纷解决路径 [2] - 登记体系:央行建立全国统一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系统提升便利性 [2] - 政策环境:国务院及部委发布15项供应链金融专项规范文件(如2025年77号文)[2][7] - 技术支撑:数字基础设施完善推动信息收集/风控/线上化流程升级 [4] - 市场需求:中小微企业及外贸增长带动融资需求,银行利差收窄促使业务下沉 [4] 现存问题与挑战 - 核心企事业单位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现象普遍,形成复杂债务链 [5] - 信息服务机构存在治理缺位、经营越界、透明度低等问题 [5] - 债务纠纷解决机制不完善,影响权益保护效率 [5] - 区块链/稳定币技术带来新机遇但伴随监管不确定性 [5][9] 改进建议 - 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强化ESG评价、专项债支持、欠款信息披露 [6] - 规范信息服务机构治理:推行国有+民营混合所有制,加强独立董事监督 [7] - 法律优化:修订债权转让通知规则、简化司法执行程序、完善动产仓储监管法规 [8] - 技术创新试点: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探索区块链/稳定币应用 [9]
发展供应链金融,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
搜狐财经·2025-07-14 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