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PP文摘|稳定币的全球角力:监管多样性与核心原则
搜狐财经·2025-07-14 20:32

全球稳定币监管格局 - 当前全球稳定币监管呈现显著多样性,一端是禁止稳定币并推动央行数字货币的国家,另一端是积极接纳稳定币的司法管辖区,中间地带则通过现有法律框架监管 [2] - 美国通过《天才法案》推动美元稳定币合规化以巩固美元霸权并缓解美债危机 [2] - 中国香港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将稳定币纳入规范化监管范畴 [2] 稳定币监管核心原则 - 强调1:1储备与高流动性,要求储备资产为美国国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4] - 加强发行人审慎监管,将发行人纳入类似银行或支付机构的监管框架 [5][6] - 提升透明度与审计要求,强制定期披露储备资产构成并接受独立审计 [7][8] - 关注消费者保护与反洗钱/打击恐怖主义,明确用户权利和义务 [9][10] - 对算法稳定币等高风险类型持谨慎或禁止态度 [11] 美国稳定币监管模式 - 全国层面将稳定币视为巩固美元霸权的工具,要求100%以高流动美元资产作为储备,短期美债为主要选择 [13][15] - 地方层面监管积极但缺乏统一框架,纽约州要求稳定币100%由现金或高流动性投资支撑 [16] - 怀俄明州和内布拉斯加州分别通过《怀俄明州稳定代币法案》和《内布拉斯加州金融创新法案》规范稳定币发行 [17] 欧盟稳定币监管模式 - MiCA建立全球首个专门针对稳定币的全面监管框架,自2024年6月30日起实施 [18] - 将稳定币分为资产参考型代币和电子货币代币,要求发行人必须在欧盟设立法人并获得授权 [18] - 禁止算法稳定币未锚定真实资产发行,储备资产必须由独立托管机构持有并定期披露 [18] 中国香港稳定币监管模式 - 第一阶段聚焦锚定法定货币的稳定币,为锚定离岸人民币的稳定币产品留出合规空间 [19] - 通过强制发牌制度确立法定门槛,稳定币不得向用户支付利息以避免证券属性 [20] - 《稳定币条例草案》要求发行人申领牌照并符合储备资产管理及赎回等规定 [20] 新加坡稳定币监管模式 - 采用"标签化"监管,强制符合高标准的单币种稳定币使用"MASregulated stablecoin"标签 [23] - 对发行流通量低于500万新元的小型发行人设有豁免机制 [23] - 储备资产以信托形式持有,业务范围有严格限制 [23] 日本稳定币监管模式 - 为信托公司发行稳定币创设"特定信托受益权"专属通道 [24] - 储备资产管理从100%活期储蓄逐步放宽至允许投资短期国债等低风险资产 [24] - 严格限制稳定币交易中介机构直接持有用户法定货币 [24] 英国稳定币监管模式 - 遵循"相同风险,相同监管结果"原则,稳定币发行方应满足相当于商业银行的标准 [25][26] 其他国家稳定币监管动态 - 阿联酋将稳定币作为"支付代币服务"纳入监管 [27] - 巴林发布《稳定币发行与提供方案》咨询文件 [27] - 澳大利亚发展数字资产行业涉及支付型稳定币 [27] - 萨尔瓦多发行首个注册监管的稳定币Alloy by Tether,与美元挂钩并以黄金价值为支撑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