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转债市场供给收缩 - 银行转债余额从2023年高峰的近3000亿元减少至当前约1500亿元,市场占比由38.97%下滑至22.64% [2] - 年内已有5只银行转债触发强赎,叠加中信转债、浦发转债到期,退出规模或达千亿元 [1][2] - 目前市场上仅存9只银行转债,其中常熟银行、上海银行、重庆银行转债价格接近赎回触发价 [3] 银行转债退市驱动因素 - 银行板块指数(882115.WI)7月10日创7923.95点历史新高,近20日累计涨8%,年内涨幅超20% [5] - 正股股价15个交易日收盘价不低于转股价130%即触发强赎条款 [5] - 四大国有银行股价刷新历史高位,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表现亮眼 [5] 机构配置策略调整 - 银行转债因高股息、低信用风险成为公募基金、险资、理财子核心配置品种,此前占比接近30% [8][9] - 券商自营6月大幅加仓转债,公募基金减仓38.89亿元 [9] - 部分机构转向非银金融、公用事业类AAA评级转债,余额分别为146亿元和100亿元 [12] 替代资产选择方向 - 非银金融与银行同属强监管行业,信用违约风险低,可能受益于权益风险偏好改善 [12] - 光伏设备+生猪养殖AAA评级转债余额分别为190亿元和168亿元,光伏设备板块2024年净利润转负 [12] - 可转债基金关注到期收益率(YTM)为正且正股信用资质好的个券,或构建对冲组合 [12] 市场整体规模变化 - 截至7月14日,市场可转债总量为6665.53亿元,较年初减少670.69亿元 [7] - 中信证券测算今年约1000亿元银行转债完成转股,叠加发行节奏慢,市场整体缩量 [4]
银行转债加速“缩编”:年内千亿规模或将蒸发
第一财经·2025-07-14 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