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一财社论:筑牢行业良性发展基石,金融机构要承担更大责任
第一财经·2025-07-14 20:43

在金融产品的推介过程中,常常存在着夸大收益率等现象。比如,一些金融机构可能通过产品利益输 送、人为调整业绩数据、夸大历史收益等方式,给金融产品消费者造成误解,进而盲目投资。但实际 上,金融产品的收益率并不固定,且存在本金损失的风险。《管理办法》就是针对金融机构发行或者销 售、交易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投资产品而制定的。 夸大收益率等现象违反了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为此,《管理办法》明确禁止金融机构在推介、销售或 者交易过程中有下列行为:对客户进行告知、风险提示时,内容存在虚假、误导或者重大遗漏,包括但 不限于混淆存款、理财、基金、信托、保险等产品,违规承诺保本保收益,夸大产品收益或者保障范围 等;通过操纵业绩或者不当展示等方式误导或者诱导客户购买有关产品。 金融机构非但不能夸大其词对金融消费者进行误导,还要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适格性审查。也就是说, 金融机构在销售、交易特定产品或者开展特定市场业务时,应当按照制度规定的准入要求,明确客户资 格审查标准、流程,严格开展客户资格审查;金融机构不得销售与客户适当性不相匹配的金融产品。 特别是,《管理办法》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适格性审查要求更为严格。有些老年人缺少相应的金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