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观察】IPO“预审”不等于上市直通车
北京商报·2025-07-14 20:52
科创板IPO预先审阅机制 - 核心观点:科创板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是一项服务国家创新战略的改革政策,旨在保护优质科技型企业核心商业机密并提升上市审核效率,但并非降低上市门槛 [1][3] - 机制特点:类似于美股秘密递交和港股保密递交制度,是IPO咨询沟通制度的升级版,允许符合条件企业在正式申报前申请保密状态下的预先审阅 [1] - 适用对象:仅适用于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或符合特定情形的科技型企业,硬科技实力要求更高 [3] - 保密性:预先审阅过程、结果及相关文件不对外公开,解决企业因关键信息过早公开而产生的"上市焦虑" [1][3] 机制运作方式 - 流程特点:监管层提供针对性服务,企业可在保密状态下接受指导,通过交易所问询和企业回复精准发现问题并完善申报文件 [1] - 效率提升:预先审阅相当于IPO预演,企业可更有底气地决定是否正式申报,且可能避免重复问询从而缩短IPO周期 [2] - 后续要求:正式申报时需同时披露预先审阅阶段的问询回复文件,与常规IPO同等接受审核 [3] 机制影响 - 企业受益:优质科技型企业可减少排队时间和不确定性,提高上市效率 [3] - 投资者保护:监管层通过预先审阅为投资者提前把关,体现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 [3] - 行业预期:该机制有望推动硬科技企业上市潮,帮助优质科技企业告别"上市焦虑"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