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桶自采铀出炉,能源安全再添重码
搜狐财经·2025-07-14 22:55
项目突破 - 中核集团"国铀一号"示范工程产出第一桶天然铀,重量不足百公斤,标志着中国核工业重大突破 [1] - 项目从开工到产出首桶铀仅用一年,创下我国天然铀产能项目建设最快速度 [4] - 采用CO₂+O₂地浸采铀技术,颠覆传统矿山开采模式,实现"微创手术"式开采 [5] 技术优势 - 地浸技术无需开挖地表,污染物排放较传统工艺降低90%以上 [7][10] - 开采边界品位从万分之五降至万分之一,盘活数十万吨"呆矿" [7] - 智能化远程管控系统提升效率40%,人力成本降低50% [7] - 单个矿山每年可消耗3万吨二氧化碳,助力碳中和目标 [10] 产能与自给率 - 项目全面投产后,我国天然铀产能三年内将实现翻倍 [9] - 到2028年铀资源自给率有望突破70%,扭转83%对外依存度的被动局面 [4][9] 行业影响 - 中国核电发展摆脱"无米下锅"困境,支撑"核能强国梦" [9] - 医用同位素产量增加预计降价70%,降低癌症靶向治疗成本 [12] - 家庭电费支出有望因核电成本下降变得更亲民 [12] 国际竞争格局 - 打破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加拿大等国家对全球70%铀矿的垄断 [9] - 中国从"资源进口国"转变为"技术输出国",吸引哈萨克斯坦、纳米比亚等国寻求合作 [9][12] - 欧美集团定价权被削弱,中国参与制定全球铀资源竞争规则 [9][14] 战略价值 - 铀原料自主保障或加速004核动力航母及新一代核动力舰艇研发 [14] - 技术标准和行业规则制定能力提升,重构世界核能格局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