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时代风口】 “窝囊文学经济”:年轻人的新消费信仰
证券时报·2025-07-15 02:45

窝囊文学经济的核心观点 - "窝囊文学经济"是一种以自嘲、摆烂、低欲望为表象的亚文化,表面上看似消极,实则催生了一系列独特的经济效益,如"窝囊旅游"等创新消费方式 [1] - 该经济模式反映了年轻人消费信仰的转变,从追求刺激、高品质转向"躺平式"享受和高度清醒的理性消费 [1] - 其核心在于"降低预期,接受平庸",通过黑色幽默缓解现实压力,同时创造了"低预期、高共鸣"的新消费模式 [2][3] 窝囊文学经济的消费表现 - 促进反向旅游经济:小众景点和乡村游爆火,今年五一假期首日携程平台县域旅游订单增长超40%,冷门城市和乡村成为新选择 [2] - 催生多元化娱乐项目:如减速版蹦极(浙江某景区尝试游客数量翻五六倍)、躺平式漂流、电梯登山等打破传统的创新形式 [2] - 衍生消费新模式:青旅"穷游标配"旅行、"海底捞夜宿攻略"等低成本旅行方式流行 [2] 窝囊文学经济的市场影响 - 低价消费市场扩张:带动二手平台"摆烂式出售"(如"懒得修了,50块拿走"标语)、共享服务及IP产业增长 [2] - 情绪消费成为新赛道:品牌通过"摆烂式广告"吸引年轻人,如瑞幸"摸鱼生椰拿铁"等案例 [2] - 可能挤压中高端市场:长期低价商品经济发展或导致企业利润下降、研发投入减少,形成"低质量—低消费—低增长"循环 [3] 窝囊文学经济的社会文化背景 - 短期功能:通过自我嘲讽缓解社会压力,低欲望应对现实期待 [1] - 长期影响:可能加剧低结婚率、低生育率等社会问题,但本质是年轻人用共鸣和自嘲书写新消费信仰 [3] - 文化内核:并非真正"喜欢窝囊",而是以黑色幽默打破困境,提供情绪出口并表达真实需求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