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现状与结构 - 娱乐行业竞争激烈,宣传岗位收到三千多份应届生简历,反映行业吸引力与高门槛[2] - 横店剧组呈现明显阶级分层:顶层为艺人及团队,中层为制片与导演,基层90%为场务、摄影等普通工作者[11][12] - 行业存在熟人社会固化现象,新人因缺乏人脉易被淘汰,资源集中在少数"老人"手中[13] 工作内容与压力 - 剧组宣传需负责全链路工作,包括预热物料、花絮拍摄及后期短视频制作,时间紧凑且常需连续12小时高强度作业[3][6][7] - 基层工作者面临严苛环境,如灯光学徒双手老茧、场务扛数十公斤道具,部分因健康问题被劝退[12] - 工作压力来自多方:场务、制片等现场责骂,公司领导及粉丝远程施压[8][9] 行业运作逻辑 - 流量至上主导项目决策,艺人热度优先于剧本质量,制片方倾向选择"听话"的编剧而非实力派[15] - "炒CP"成为核心宣传手段,宣传人员需刻意捕捉艺人互动细节以制造话题[14][15] - 利益链稳定但内容质量下滑,编剧缺乏生活经验仍主导爱情剧创作,导致观众审美降级[15][16] 从业者生存状态 - 部分工作者通过高强度连轴转获取高收入,如剧照师半年收入可支撑全年生活[13] - 行业吸引力的另一面是"油水"机会,如餐饮供应商年收入可购车,但分配不均[13] - 从业者易陷入职业倦怠,原热爱追剧的受访者因工作机械化最终离职[18][19] 国内外对比与反思 - 韩国娱乐业强调创作情怀,从业者以作品为精神动力,与内娱流量逻辑形成反差[17] - 内娱被描述为"劣币驱逐良币"的环境,标准扭曲导致努力易被磨灭,虚浮氛围蔓延[21][22] - 行业缩影当代职场恶劣风气,但表现更为尖锐,促使部分从业者选择退出[22]
在S+古偶剧组干了180天后,一个追星女火速逃离内娱
虎嗅·2025-07-15 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