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观车 · 论势 || “厂中厂”模式:重构产业链的破局者还是理想化实验?
中国汽车报网·2025-07-15 12:13

核心观点 - 宁德时代与赛力斯合作采用"厂中厂"模式,将电池产线直接嵌入整车工厂,显著提升效率并缩短交付周期 [1] - 该模式通过消除运输距离实现"零库存周转",将响应时间压缩至20分钟以内,电池库存降至"小时级" [1] - 模式引入宁德时代第四代智能化数字制造系统,具备AI视觉检测等前沿能力,新技术落地周期缩短50% [2] - 深度绑定形成"轻资产+重技术"互补生态,推动重庆形成"电池-整车"一体化产业集群 [2] - 模式推广面临初期高投入、技术迭代风险、利益分配机制等挑战 [3] - 若行业渗透率达30%,产业链整体成本可下降8%10%,交付周期缩短40% [4] - 模式代表产业链协同进化方向,推动从"链式"供应向"网状"生态转型 [4] 效率提升 - 响应时间压缩至20分钟以内,较传统模式显著提升 [1] - 电池库存被压缩至"小时级",传统运输需12天 [1] - 问界M9产能爬坡速度较传统模式快速提升 [1] - 新技术落地周期缩短50% [2] - 若行业渗透率达30%,交付周期可缩短40% [4] 成本优化 - 节省物流运输、仓储等成本,减少电量损耗与品质风险 [1] - 宁德时代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电池包单位成本 [1] - 赛力斯供应链体系大幅精简 [1] - 若行业渗透率达30%,产业链整体成本可下降8%10% [4] - 单条产线年均固定成本40亿元 [3] 技术创新 - 引入第四代智能化数字制造系统,具备AI视觉检测、全流程追溯能力 [2] - CTP2.0电池能量密度达166Wh/kg,集成68项专利技术 [2] - 固态电解质、钠离子电池等前沿技术有望率先商业化 [2] - 采用"超级拉线"技术控制资本开支增速 [2] 产业影响 - 推动重庆形成"电池-整车"一体化产业集群 [2] - 使西南地区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后的第三大新能源产业极 [2] - 加速淘汰"大而全"重资产模式,推动车企向"轻资产、高协同"转型 [4] - 产业协同从"链条式"转向"网状化" [2][4] - 京津冀、长三角等汽车产业集群出现类似分工模式 [4] 挑战与风险 - 初期投入涉及土地、设备等高额固定成本,资本开支增速可能高于产能增速 [3] - 下一代技术商业化可能导致现有产线面临巨额改造或淘汰成本 [3] - 德国图林根基地为适配4680电池改造产线耗资12亿欧元 [3] - 赛力斯2025年15月销量同比下滑20.56% [3] - 利益分配机制设计复杂,可能引发合作方分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