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主播合约的陷阱:MCN机构打着高薪噱头,暗藏天价赔偿条款
南方都市报·2025-07-15 12:15

MCN机构招募主播现状 - 网络直播行业炙手可热,部分MCN机构以"零门槛、月入四五万"等高薪条件吸引求职者 [1] - 招聘广告中承诺"素人打造成网红主播"、"运营一对一指导"等扶持资源 [1][3] - 实际入职后新人主播面临粉丝基数小、公司资源投入有限等问题,需自费设备、化妆等成本 [4] 合同条款与收益结构 - 典型合同要求主播每月直播20-26天,每天4-6小时,短视频发布21条以上 [4][9] - 收益分成比例多为主播40-45%、公司5-10%、平台50% [4][10] - 保底机制存在:若主播分成低于保底金额(如6000-8000元/月),公司补足差额 [10] 违约金设置争议 - 违约金计算方式包括固定金额(如10万元)或收益倍数(最高达总收益8倍) [5][9] - 违约情形涵盖延迟开播、消极直播、跨平台发布内容等 [5][6][16] - 法院判例显示实际违约金通常被酌减至收益的10倍以下(如收益2584元判赔3万元) [17][18] 行业操作模式 - 部分机构通过口头承诺诱导签约,实际未写入合同条款 [18] - 存在要求主播"穿低胸服装擦边引流"等违规操作 [4][19] - 合同权利可被转让,原平台停服后仍可能因历史条款被追责 [15][16] 主播维权困境 - 主播解约后面临账户冻结、失信名单等法律风险 [14] - 诉讼中法院通常参考主播实际收益、平台投入等因素调整违约金 [16][18] - 在校大学生因缺乏法律意识成为高违约和解金的主要目标群体 [18] 律师建议 - 签约前需逐条审查合同细则,特别关注小字注释的隐藏条款 [2][20] - 保留所有沟通记录和合同版本,建议使用公司邮箱留存证据 [20] - 对模糊条款需主动谈判修改,避免被动接受霸王条款 [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