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营销】每个品牌都在强调的“情绪价值”,到底是什么?
搜狐财经·2025-07-15 12:30
Z世代消费观与情绪价值 - 泡泡玛特联名手办8天售罄,薄荷色LABUBU拍出108万天价,体现Z世代为情绪价值买单的消费力[1] - The Monsters系列2024年销售额30.4亿元,同比暴涨726.6%,超越MOLLY成为泡泡玛特最赚钱IP[9] - 年轻人通过潮玩社交,形成身份认同感,消费逻辑从"性价比"转向"心价比"[8][9] 消费行为的两面性 - 消费者既追求拼多多、军大衣等高性价比商品,又愿为盲盒、电竞、手办支付溢价,体现对消费"掌控感"的需求[5] - 蜜雪冰城、库迪咖啡成功抓住年轻人对"小资"消费品祛魅的时机,低价优质策略契合消费心理[5] 品牌营销的"活人感"策略 - 京东外卖借网友调侃迅速接梗,官宣猪猪侠为虚拟骑手,强化品牌鲜活形象[11][12] - 京东联合惠英红推出"红的会赢"口号,美团、饿了么以"黄的更灵""蓝的一定赢"参与营销战,活人感沟通提升消费者共鸣[14][16] 仪式感与怀旧经济 - 王老吉、好望水推出高考定制罐,每日鲜语春节推出"好运新年奶",品牌通过节点营销提供情绪价值[19][20] - 可达鸭、凯蒂猫数码相机引发抢购,怀旧成为社会转型期情感出口,老剧翻红、短视频怀旧内容受追捧[24][26] 治愈型消费趋势 - 近三成年轻人因"情绪价值疗愈身心"消费,陶艺、瑜伽、Citywalk等体验式消费增长[23] - 猫咖狗咖、微景观工位等治愈场景兴起,标本键盘等产品成为对抗机械工作的情感代偿[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