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女孩只是成了它们续命的工具
虎嗅·2025-07-15 14:48
媒体报道现象分析 - 传统媒体在自媒体时代面临生存危机,被迫在社交媒体平台与自媒体竞争流量和话语权 [13] - 数百家大型媒体突然集中报道大连女孩事件,形成非自然发酵的热搜现象 [6][9][11] - 媒体选择报道具有争议性的个体事件而非严肃议题,通过制造性别对立等话题获取流量 [15][17][18] 事件传播机制 - 大连工业大学开除公告原始阅读量仅5000+,但经媒体放大后成为全民焦点 [9][24] - 媒体报道时未对当事人信息进行脱敏处理,且将校规中的"有损校誉"曲解为"有损国格"进行传播 [27][28][31] - 传播过程中事实被简化重构,演变为性别对立和民族主义情绪的宣泄口 [36][37] 行业运作模式 - 传统媒体采用"献祭普通人"的运营策略,通过放大个体瑕疵制造社会争议来维持影响力 [15][21][25] - 内容生产呈现碎片化特征,同一媒体账号在不同议题间快速切换,缺乏连贯的编辑逻辑 [9] - 自媒体和传统媒体共同强化单一叙事框架,将复杂事件简化为性别对立等二元对立模式 [37][38] 校方背景补充 - 大连工业大学严苛校规源于历史事件,2010年代曾因"艳照门"事件导致校誉受损 [33] - 现行校规包含"与外国人不正常交往"和"未婚性行为"等争议条款,但未明确界定"有损国格"标准 [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