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高管变动 - 前CEO孙亦农和CFO彭宏志相继离职,四个月内高管二度变阵[1][2] - 执行董事从6位压缩至4位,董事会成员均为刘氏家族成员,创始人兄弟持股78.33%[2][23] - 创始人刘福平接任CEO,表弟余风接任CFO,公司家族化色彩加重[2][22] 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62.66亿元同比增长28.6%,归母净利润10.69亿元同比增长21.37%[7] - 蔬菜制品(魔芋爽)收入33.71亿元同比增长59.1%,首次超过调味面制品成为第一大业务[7][26] - 毛利率提升至48.1%,毛利达30.16亿元同比增长29.9%[8] 股价变动 - 2025年股价从6.883港元上涨至12.7港元涨幅84.5%,市值308亿港元[11] - 4月25日股价触顶17.783港元市值432亿港元,彭宏志离职后次日股价跌13%市值蒸发46亿港元[3][11] - 当前市值较最高点下滑28.6%[4] 产品结构 - 调味面制品收入占比从2019年73.1%降至2024年42.6%,收入26.67亿元仅增4.6%[26][27] - 2018-2023年辣条平均售价上调47%至20.5元/千克,但销量两年下滑36%[29] - 蔬菜制品收入占比从19.6%升至53.8%,魔芋爽成为新增长引擎[26] 行业竞争 - 魔芋爽市场渗透率78%但面临原材料涨价和竞品涌入挑战[30] - 线上收入占比仅11.2%低于同行(麻辣王子20%),线下渠道收入占比88.8%[34] - 面临三只松鼠、盐津铺子等竞争对手挤压市场份额[29] 管理问题 - 职业经理人洪星容、李卫洪等相继离职,战略理念与创始团队不合[16] - 高管团队缺乏科班背景,董事会成员均为家族成员且非专业出身[34] - 魔芋爽曾出现克重不足问题暴露供应链管理缺陷[32][33]
300亿帝国,重演家族集权
36氪·2025-07-15 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