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补贴战,平台的钱都花哪了?
外卖市场竞争格局 - 外卖市场从"黄蓝"大战升级为"黄蓝红"三巨头竞争,京东加入后行业竞争加剧 [2] - 7月外卖大战升温,京东百亿补贴后饿了么追加500亿补贴,美团发放大量大额券 [2] - 市场总量从年初日均1亿单翻倍至2.5亿单,主要增量在美团达1.5亿单,饿了么8000万单,京东1000多万单 [2] - 新茶饮品牌受益明显,茶话弄外卖订单环比增长超160%,茉莉奶白两天线上外卖超120万单 [2] 平台补贴策略分析 - 美团策略:将更多成本转嫁商家,实收率74.81%,平台费用占比25% [3][6] - 饿了么策略:商家实收率不足70%,平台费用占比达35%,商家承担主要流量成本 [5][6] - 京东策略:对消费者最大让利,商家收入甚至高于消费者支付金额,平台每单至少亏1.3元 [5][6] 淮海战役影响 - 阿里投入500亿发起百日补贴,三大平台全部转入亏损状态 [7] - 美团补贴后消费者实付降至23.76元,商家收入降至18.92元但实收率提升至79.63% [7] - 饿了么消费者实付降至19.74元,平台单均亏损3.2元为行业最高 [9] - 京东保持原有补贴力度未加码,饿了么和美团承担补贴比例分别为58%和25% [9] 平台亏损情况 - 美团单均净亏损至少1.86元,京东2.75元,饿了么3.2元 [10] - 饿了么承担最高比例补贴成本,美团展现最强成本控制能力 [9][10] 竞争策略差异 - 阿里以高额平台补贴换取市场冲击力,承担最重亏损 [11] - 美团展现更强成本控制与转嫁能力,将压力置于商家 [11] - 京东坚守"最大让利"消费者定位,保持策略稳定性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