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每经热评丨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是发展逻辑的一次重大升级
每日经济新闻·2025-07-15 23:44

城镇化发展历程与内需释放 - 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改革开放初期不足20%提升至2024年的67%,累计拉动GDP增长约12% [2] - 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后劳动生产率平均提升35倍,20152023年累计拉动GDP增长约12% [2] - 新增城镇人口人均消费支出比农村居民高出1.8倍,按年均新增1000万城镇人口计算每年新增消费需求约3000亿元 [2] - 城镇化高峰期房地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基础设施投资累计超百万亿元,消费市场规模从不足10万亿元扩展至47万亿元 [2] 城镇化新阶段特征与挑战 - 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对GDP的拉动效应从2015年0.8个百分点降至2023年0.5个百分点 [3] - 2024年户籍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达17.3%,约1.4亿人口未实现市民化,导致县域居民人均消费仅为城市居民的53% [3] - 补齐公共服务差距可每年释放1.2万亿元消费增量,2024年县城人均市政设施投资仅为城市三分之一 [3] 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方向 - 从依赖"人口+土地"要素投入转向依靠"创新+服务"提升效率,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带来化学反应 [4] - 内需驱动结构从城镇化时期65%靠投资转变为当前72%由消费与创新共同驱动 [4] - 衡量标准从固定资产投资等规模指标转向单位GDP能耗、高新技术产业占比等质量指标 [4] 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四大路径 - 空间与体系优化:成都都市圈2025年推进51个产业项目年度投资超370亿元,2024年全国县城基建投资同比增长12% [5] - 创新与数字驱动:30个创新型城市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度达60%,研发投入占比75%,专利转化率比中小城市高30个百分点 [5] - 绿色与服务升级:城市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达10.8万亿元,教育健康等服务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50% [5][6] - 安全与韧性基建:老旧管网改造可撬动1.2万亿元投资,防洪排涝设施升级每年需投入5000亿元 [6] 城市发展模式转变 - 从依赖人口红利转向依靠人才红利,从比拼投资规模转向较量创新浓度,从重视硬件建设转向强化软件升级 [6] - 预计2030年城市服务消费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创新驱动的产业内需、品质提升的消费内需、更新改造的投资内需将持续释放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