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车企整合:从“撒豆成兵”到“握指成拳”

行业概况 - 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1500万辆 新能源阵营表现突出 合资品牌止跌回升 [1] - 行业呈现容量增长平缓 利润率下行 集中度低(130家整车企业/超千品牌) 价格战加剧的特征 [2] - 2024年比亚迪销量427万辆仅为丰田一半 行业单车利润1.5万元远低于丰田 [2] 整合动因 - 低集中度导致资源内耗 研发重复投入(智能驾驶领域年浪费超百亿元) 渠道内卷(2016-2019年乘用车型从515款增至800款) [2][3] - 新能源渗透率提升致燃油车产能利用率下滑(部分合资车企不足40%) [7] - 消费者需求转向品牌背书 供给端需通过并购整合出清劣势产能 [4] 整合路径 - 垂直整合派: 吉利合并极氪/领克实现采购成本降15% 生产线利用率升至85% 蔚来组建横向"车型产品线"组织 [6] - 开放合作派: 零跑汽车通过全域自研降低外包依赖 对外输出核心技术模块 [7] - 产能出清派: 上汽通用关闭燃油车工厂 广汽三菱厂房转租广汽埃安 [7] 整合成效 - 技术协同加速创新(广汽&华为联盟缩短NOA研发周期 吸引30余家零部件企业) [9] - 出海模式升级: 比亚迪授权刀片电池技术 吉利SEA架构成多国新能源车基础平台 [9][10] - 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跃迁 构建"技术+资本+生态"新动能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