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期望携手头部创投深度参与“硬科技”企业早期投资
证券时报·2025-07-16 02:31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改革 - 上交所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要求投资机构在发行人IPO申报前24个月持续持有3%以上股份或5亿元以上投资金额,旨在引导长期资本聚焦"投早、投小、投硬科技"[1][2] - 过去6年以第五套标准上市的20家企业中,多数投资机构在IPO申报前一年内突击入股,仅少数符合新规要求,如先进制造产业基金在康希诺IPO前3年入股并持股超3%[2][3] - 新规下头部券商凭借投行与股权投资协同能力更易受益,中小券商因业务协同难度大且风险偏好低,发展红利有限[4][5][6] 券商股权投资业务机遇 - 券商系投资机构在20家样本企业中仅3例参与,均采用"投资+投行"模式,如海通创新在迈威生物、智翔金泰股改时入股并担任保荐机构[4][5] - 券商需具备四大核心能力:大投行或大型私募子公司、内部协同机制、风险承受力及产业研究能力,头部券商可通过全生命周期服务抢占先机[5][6] - 股权投资高风险属性与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企业(研发周期长、盈利滞后)特性叠加,考验券商资金实力与风控能力[6] 券商与外部机构合作策略 - 券商倾向与头部创投、产业资本合作,共建生态圈层,如国泰海通建议与地方引导基金、产业基金共享信息以触达早期项目[7] - 借助外部机构产业研究能力可精准识别优质科技企业,如华南券商建议绑定上市公司产业链资源筛选标的[7] - 国联民生、国金证券等提出与产业投资基金或PE/VC战略合作,共享项目资源与估值数据,构建生态化服务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