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幸福”如何跨越山海、穿越时空(侨·博物馆⑥)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7-16 06:59
华侨幸福通讯处历史背景 - 1932年由广州市白云区鸦湖乡华侨幸福会创办,专门处理海外侨胞汇款与书信业务 [7] - 至1933年鸦湖乡旅外侨胞已超过5000人,通讯处成为连接海内外的重要纽带 [7] - 1947年马来西亚华侨通过通讯处寄回家书,附汇款1万元并叮嘱子女教育 [7] 通讯处运营与功能 - 设立于广州抗日西路,通过收发侨批(书信+汇款)支撑侨眷家庭生计 [6][7] - 门前对联"幸会同堂...满门谁不是鸦湖"体现侨胞乡情凝聚力 [8] - 在通讯不便年代传递游子牵挂,年均处理大量侨汇与家书 [6][8] 文物与博物馆传承 - 2020年通讯处漆木匾、保险柜、侨批汇票等文物捐赠至广州华侨博物馆 [9] - 博物馆设"侨信印迹"专题展区,重点展示1933年美国华侨李道强抗日家书原件 [10] - 1928-1934年间侨批显示华侨积极参与拒日救国运动,如专用信纸印"拒日救国"标语 [11] 华侨精神与文化影响 - 通讯处成为华侨华人集体记忆象征,体现"寄银养家-捐资助学-拒日救国"的责任传承 [12][13] - 博物馆2024年举办广府侨批专题展,展出抗战时期华侨真实心境史料 [10][12] - 近年推出中医药文化展、书画巡回展等活动,强化文化纽带功能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