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奎专栏丨现代化城市体系需要更多制度创新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7-16 07:12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核心观点 - 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锚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强调城市发展的时代性特征,针对性、战略性与未来性突出,标志着城市工作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1] - 首次提出"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概念并置于7项任务之首,因其是统筹各类城市发展的总纲、实现现代化的空间载体、破解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手段 [1] 全球视野下的城市体系发展 - 欧美国家通过高密度城市群形成创新极,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贡献全国60%以上GDP [2] - 日韩依靠紧凑都市圈破解国土约束,东京都市圈以3.5%土地承载全国三分之一人口 [2] - 中国城镇化率突破66%,发展逻辑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处于"塑形"关键阶段 [2] 现代化城市体系建设趋势 - 组团式、网络化城市群和都市圈加速发展,都市圈成为创新协同与产业联动的适宜空间尺度 [3] - 分类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1866个县城承载2.5亿人口,成为城乡连接关键节点 [3] - 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内涵深化,注重以人为本,通过"互联网+教育/医疗"推动资源下沉 [3] - 城乡融合向制度、产业、空间多维度深化,实现双向赋能 [4] 制度创新方向 - 建立涵盖经济密度、生态承载、功能定位的多维城市分类标准,避免"千城一面" [5] - 培育数字经济、绿色产业等新型税源,2024年城市更新专项债券发行近1000亿元 [5] - 建立全国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推行"常住地提供服务、户籍地配合衔接"机制 [5][6] - 完善城市更新法规制度,北京、上海试点"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居民参与"原则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