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聊聊Manus“跑路”事件,以及在中美博弈中“夹缝求生”的AI创业者
创业创业(US:VEMLY) 搜狐财经·2025-07-16 08:50

行业背景分析 - 当前中美在AI领域已形成完全割裂的格局 创业者需从基础设施 用户群体和资本来源三方面"选边站" [4][5][6][7][8] - 基础设施割裂体现在必须选择中国大模型(如DeepSeek Qwen)或美国大模型(如ChatGPT Gemini) 技术接口标准存在国别壁垒 [6][7][8] - 用户群体割裂表现为中美AI用户完全分离 服务市场必须明确选择 [9][10] - 资本割裂迫使企业在中国投资与美国投资间二选一 混合结构将面临类似TikTok的监管障碍 [11][12][13] 公司战略选择 - Manus业务调整反映中国AI创业者面临的地缘政治困境 需在"服务国内市场"或"全球化发展"间做出战略抉择 [3][15][16] - 出海成为不可逆趋势 但面临美国盟友体系 区域市场本土化竞争等非业务层面的复杂挑战 [18][19][20][21] - 创始人公开表态显示公司选择全球化路径 但需承受商业模式调整和短期收入牺牲 [23][24][25][26] 市场竞争格局 - 全球AI市场呈现"华夫饼"式割裂状态 除中美外还存在欧洲 东南亚 拉丁美洲等差异化市场 [16][20][21] - 中国AI企业出海需证明其在国际环境下的产品能力 这将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要素 [26] - 区域市场存在本土大模型研发 政治联盟关系等非技术性竞争壁垒 [21][22] 创始人观点 - Manus创始人强调为扩大用户基础可牺牲短期收入 调整商业模式属于战略选择 [23] - 全球化运营面临大量非产品价值的附加挑战 暗示地缘政治因素对业务的实际影响 [25] - 成功案例将证明中国背景创始人具备全球化产品能力 这构成重要战略目标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