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浮动费率机制促使银行理财 从“躺赚”到“拼收益”
金融时报·2025-07-16 09:41

浮动管理费率理财产品推出 - 招银理财推出首款浮动管理费率理财产品"招智睿远平衡(安盈优选)68期",产品10分钟内售罄[1] - 产品采用分档计提模式,管理费率与业绩挂钩,固定管理费率为0.25%/年,低于同系列产品0.4%-0.6%的常规费率[2] - 费率分三档:年化收益率≤1.5%时仅收0.25%/年;1.5%-4%时总费率≤0.4%/年;>4%时总费率≤0.5%/年[2] - 浮动费率机制强化"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为理财市场注入新活力[1] 行业费率变化趋势 - 多家理财公司开展"降费揽客",主流产品管理费率降至0.05%-0.15%区间[4] - 中银理财某产品费率从0.3%/年降至0.05%/年,交银理财某产品从0.2%/年降至0.05%/年[4] - 部分产品费率低至0.01%/年,1万元投资年管理费仅1元[4] - 2025年一季度行业管理费率同比下降8%,固收类降7.82%,混合类降11.65%[4] 浮动费率模式影响 - 浮动费率促使理财公司从规模扩张转向关注产品业绩表现[6] - 该模式尤其适合含权类理财产品,未来类似产品可能增多[6] - 倒逼理财公司提升投研实力和风控水平,推动行业向"重质量"转型[6] - 需建立专业股票/衍生品研究团队和科学投资决策体系[7] 行业转型方向 - 简单降费难以持续支撑产品竞争力,需从"规模驱动"转向"价值驱动"[4] - 理财公司需加速提升投研能力,增强主动管理能力[7] - 需科学设定业绩比较基准、费率计提门槛等核心条款[7] - 浮动费率是深化净值化转型的重要探索,蕴含行业生态重塑逻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