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大厂,又“卷”死一家!
搜狐财经·2025-07-16 10:48
欧洲光伏产业链现状 - GMB作为欧洲最后一家规模化太阳能玻璃制造商破产,产能350吨/天,客户包括Meyer Burger等组件厂商[1][3] - 欧洲光伏玻璃环节彻底空心化,此前Schott Solar、Sain-Gobain等企业已退出,AGC、Guardian无专用产线[3] - 多晶硅环节Wacker Chemie转向电子级产品,REC Silicon关闭挪威工厂,Norwegian Crystals破产重组[4][5] - 硅片环节NorSun关闭挪威工厂转战美国,NexWafe技术领先但依赖资金支持[6][7] - Meyer Burger德国和美国子公司破产,电池片环节仅剩实验室和小规模公司[7] - 欧洲125家光伏厂商中多晶硅企业全灭,硅片剩6家,电池片剩17家[7][9] 欧洲光伏产业困境原因 - 德国工业电价为中国2-4倍,电力结构中可再生能源占52%,核电已退出[10][11][12] - 政策支持滞后,勃兰登堡州"韧性奖金"等提案未落地,欧盟拒绝运营支出补贴[13] - 中国光伏凭借规模优势(如隆基单项目100GW硅片+50GW电池)压缩成本[14] 中国光伏行业动态 - 2024年A股68家光伏企业合计亏损257亿元,2023年盈利993亿元[15] - 工信部召开高规格会议,要求终结低价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15] - 行业行动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光伏玻璃巨头联合减产30%[16] - 目标从规模竞争转向价值竞争,预计带来价格修复和技术溢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