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19元的奶茶商家到手仅1.69元!外卖大战的补贴成本谁在买单
第一财经·2025-07-16 10:54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现状 - 外卖平台持续进行大额补贴,消费者享受低价优惠,但商家面临单杯利润下降问题 [1][2] - 多个平台推送新茶饮、咖啡、快餐的大额外卖优惠券,包括0元自取券,商家参与活动时通常选择热门或低价品类 [2] - 平台承担大部分补贴成本,但商家仍需承担部分促销费用,具体分摊比例由品牌总部与平台协商决定 [4] 商家补贴与利润情况 - 商家补贴金额根据商品原价区间设定,例如0-20元商品最高补贴3元,20-30元商品最高补贴6元 [4] - 部分平台近期未要求商家承担额外补贴,仅维持日常促销成本,新增优惠由平台承担 [4] - 实际案例显示,原价19元的饮品,商家补贴6.4元,平台补贴9.6元,最终商家到手仅5.99元,扣除配送费和佣金后利润极低 [5] - 部分订单补贴额过高,商家到手仅1-2元,甚至低于包装成本(1.1-1.3元),10单中可能有1-2单微亏 [8] 订单增长与运营压力 - 补贴活动导致外卖订单激增,饿了么订单增长2-3倍,美团增长1倍,但总体营业收入下降 [8] - 部分消费者在门店内仍选择外卖订单以享受低价,导致堂食收入减少 [8] - 0元自取券导致订单激增,部分门店因订单处理不及出现误出单或未取货浪费现象 [8] - 上海挪瓦咖啡某门店周末外卖订单环比增长30%,同比翻倍,但单杯毛利率略有下降,部分咖啡售价低至4元 [10] 行业影响与品牌分化 - 头部品牌凭借规模优势高效承接流量,新锐或中小品牌可能因订单突增而运营崩溃,行业马太效应加剧 [11] - 补贴活动导致消费者形成低价依赖,品牌担忧补贴结束后销量下滑,同时面临骑手运力不足导致的配送超时问题 [10] - 贵州遵义餐饮行业商会呼吁停止"内卷式"补贴,指出"0元购""满18减18"等行为扰乱市场秩序,导致商家陷入"不参与则无流量,参与则亏损"困境 [12] 商家应对策略 - 部分品牌通过"多销"策略弥补单杯利润下降,整体营收和总利润因销量提升而增长 [10] - 行业分析师建议品牌加速会员体系与供应链数字化建设,减少对补贴的依赖,构建三方共赢生态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