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修订推动董责险发展 - 新修订的公司法实施一周年后,董责险投保数量和覆盖率双双增长,今年已有近300家上市公司披露购买计划,预计年底覆盖率将提升至3成以上 [1] - A股上市公司董责险覆盖率仍低于其他成熟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1] 董责险市场现状与趋势 - 董责险自2002年进入中国,此前属小众险种,近年因风险事件增多及高管连带责任加剧,投保数量急剧增加 [2] - 2025年7月多家上市公司公告购买董责险,如大金重工、恩捷股份(保额不超过8000万元/年,保费不超过40万元/年)、豫光金铅(保额不超过1亿元/年,保费不超过50万元/年) [2][3] - 截至统计时,年内已有283家上市公司披露购买计划,A股投保率从2019年底不足8%提升至2025年5月底的28.4% [3] 政策与法律影响 - 2024年7月修订后的公司法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董责险制度,要求投保公司向股东会报告相关信息,直接推动普及 [3] - 监管趋严、ESG关注度提升及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新风险(如网络安全)促使企业通过董责险转嫁风险 [4] 覆盖率差异与市场潜力 - A股董责险覆盖率仍较低(15%左右),远低于美国(最高)和中国香港(接近100%) [5][6] - 光大证券预测,若2030年A股覆盖率达85%,2021-2030年保费总收入可达76.2亿元 [6] - 投保呈现"头部效应":信披评级A级公司投保率42.8%,央企达60.6%,均高于市场平均水平28.4% [6] 董责险的保障范围与限制 - 覆盖因疏忽或过失导致的民事赔偿责任,但故意违法行为(如财务造假)不在保障范围内 [6][7] - 赔偿与保单条款、承保范围及事件性质相关,故意违法或超出保单限额部分不予赔付 [7]
新公司法发力 近300家公司将董责险放入“购物车”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7-16 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