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与现状 - 国务院发布《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旨在通过针对性措施改善残疾人就业现状 [1] - 中国现有残疾人总数超过8500万,就业率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主要障碍包括匹配岗位少、用人单位意愿低、无障碍设施缺乏 [1] - 第一期三年行动期间(2022—2024年)全国城乡残疾人新增就业累计164.8万人,就业率提高4.8个百分点 [3] 政策支持措施 资金保障 - 要求各地统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落实就业扶持及补贴奖励政策,制定补贴奖励实施办法并明确标准 [4] - 统筹各类就业创业扶持资金用于帮扶残疾人就业创业 [4] 信息保障 - 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残疾人就业数据互联互通,建设统一就业服务工作平台 [5] - 完善全国残疾人职业培训服务与管理系统功能 [5] 组织实施 - 地方政府需将促进残疾人就业纳入民生实事项目,明确部门职责分工 [5] - 国务院残工委将联合多部门对方案落实情况进行总结评估 [5] 差异化就业服务 - 新增文旅、工信等5个部门协同推进,强化多部门协作 [6] - 针对农村残疾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实施分类施策,提供差异化就业服务 [6] - 专设"权益保障""辅助性就业"专项行动,解决就业痛点问题 [6] 服务优化措施 服务内容 - 为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至少提供一次针对性服务,如残疾人大学生"一人一策"就业台账和"一对一"指导 [7] - 对农村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家庭定期走访,推荐电商、手工艺等灵活增收项目 [7] 服务方式 - 线上线下融合开展招聘会,包括直播带岗、云招聘等形式 [7] - 互联网平台企业需对残疾人创业者减免加盟费、提供流量扶持 [7] - 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举办跨地区就业交流活动 [7] 服务效能 - 市辖区和残疾人较多的县至少设置一个辅助性机构,为智力、精神障碍群体提供庇护性岗位 [8]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严查招聘歧视行为,残联定期抽查企业用工情况 [8] - 特别关注孤独症患者等困难群体,推动全链式融合就业服务 [8]
中国残联:加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统筹力度,按规定落实各类就业扶持及补贴奖励政策
每日经济新闻·2025-07-16 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