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动态 - 公司于2024年4月向北京证监局提交A股上市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中金公司,成为"大模型六小龙"中首家启动A股IPO的企业 [2] - 近期考虑将IPO地点由A股转向港股,拟募资约3亿美元(23.4亿港元),正与财务顾问合作推进 [2] - 上市背后动因在于急需打通资本渠道获取更多融资支持技术研发 [3] 技术研发 - 2024年7月发布GLM-4.1V-Thinking系列视觉推理模型并开源GLM-4.1V-9B-Thinking,随后上线实验模型GLM-Experimental [3] - 累计发布50+款模型,迭代速度较快 [3] - 2024年研发支出达9.08亿元,明确用于基座模型迭代、垂类大模型及知识图谱并购 [11] - 2025年定位为"开源年",上半年获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2亿元和Z基金3亿元,全部投入研发及生态补贴 [12] 财务与融资 - 截至2024年7月累计融资超135亿元 [3] - 2024年D轮融资30亿元,估值达260亿元 [10] - 2025年再获10亿元融资,投资方为浦东创投集团和张江集团 [11] - 2024年收入约2亿元,亏损达20亿元 [12] 商业化挑战 - 高频技术更新伴随高资金投入,但商业化落地仍是难题 [3] - 与大厂相比商业化能力不足,缺乏成熟体系导致产品化进展缓慢 [14] - 2024年尝试API和企业交付但被迫放弃,因缺乏组织形态和商业化交付能力 [15] - 需平衡技术研发与资金成本,寻找可持续商业化路径 [3][15] 市场竞争 - 与月之暗面、MiniMax、百川智能等并称"AI六小龙" [13] - 月之暗面2024年估值200亿元,Deepseek上市打破市场格局 [10][13] - 技术壁垒被突破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变现困难成为行业趋势 [14] 产品特性 - GLM-Experimental模型支持PPT生成并展示代码,可在成品与代码间切换 [4] - 相比Kimi,该模型在提纲提取和排版设计方面有待优化 [6][9] - 目前最多支持5个附件(每个≤5M),而Kimi支持50个附件(每个≤100M) [9] 行业趋势 - AI市场呈现分化趋势,C端用户出现付费群体(高学历/新一线/男性) [16] - 产品形态分化:通用助手类(豆包/Kimi)与垂直场景产品(AI视频/编程) [16] - 商业模式以"免费+订阅"为主,广告/会员混合模式逐渐成熟 [16] - B端市场分化为技术层(LLM+infra)和商业化交付(agent平台/一体机等) [17]
融资135亿亏损20亿,智谱冲刺IPO
搜狐财经·2025-07-16 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