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掇刀:壮村集体经济破题 绘就城乡均衡发展新画卷
中国发展网·2025-07-16 18:43
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 花竹村通过建设10栋标准化厂房出租给4家科技型企业,每年获得430万元租金收入,并发展建设公司、物业公司等业务,去年村民分红达300万元 [3] - 冯庙村、江山村、双泉渔场等20多个村社依托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绿色化工三大千亿产业,采取建厂房、办实体、搞服务等方式发展集体经济 [4] - 石堰村投资110万元建设凤鸣湖美食街,32个门面房当年收回80%成本,二期新增11个木屋和一栋服务楼,每年新增44万元收入 [5] 产业带动效应 - 长城汽车荆门分公司产量激增带动上万名工人需求,石堰村美食街成为产业工人"深夜食堂",迎春村小吃街年增收10万元,龙井社区美食街年创收50万元 [5] - 中山村人力资源公司每天向快递转运中心输送180名工人,去年盈利20多万元,村民务工月收入近5000元 [6] - 七岭村60%劳动力在区内企业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6] 特色产业发展 - 板庙村建设青饲料贮存室和光伏屋顶厂房,每年为村集体创收30万元,村民新建牛舍可多养50头肉牛 [6] - 雷集村流转堰塘和土地给甲鱼养殖企业,年收入37.5万元 [6] - 掇刀区82.05%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0万元,11.53%的村超50万元 [6] 城乡协同发展成果 - 2024年掇刀区农民人均收入达28814元,位居全省前列,城镇化率提升至85.58% [2] - 花竹村村民陈定祥通过村集体工作获得2.8万元工资加1.07万元分红,年收入近4万元 [2] - 产城融合模式使村庄从"满足工人需求"升级为"壮大集体经济",形成产业与城市协同发展的"黄金赛道"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