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当救命稻草的氢能,中国已经碾压式超越
新浪财经·2025-07-17 01:14
氢能产业专利竞争力 - 全球2013-2022年氢能产业专利申请量约18万件 中国在制造、储存、运输、供应四个领域综合实力排名首位 [3] - 2020年后中国专利申请量每年达日本两倍规模 超越主因是2020年9月提出碳达峰目标指引方向 [3] - 中国电解槽制造能力占全球60% 绿氢产量将达10-20万吨 已超越原定目标 [7] 生产成本与技术优势 - 中国氢能设备成本仅为欧洲1/4 因设备大型化提升效率降低综合成本 [5] - 电解槽等关键设备专利技术提升 推动生产水平和效率大幅提高 [5] - 西方因通胀压力氢气生产趋停 与中国拉开差距 [5] 市场需求差异 - 日本氢能需求集中在燃料电池汽车 市场规模有限导致企业投入不足 [9] - 中国工业领域氢气需求更大 钢铁化工等行业能源转型推高需求 2030年需求量将达4000万吨 [14][16][17] - 中国可再生氢气供给能力2030年将达770万吨 本世纪中叶70%氢气来自可再生能源 [19] 氢能源汽车发展对比 - 日本13年投入4600亿日元发展氢能汽车 但2023年销量仅8283辆 远低于20万辆目标 [21][25] - 中国2022年氢能汽车保有量1.37万辆占全球19% 2023年目标达5万辆 [26][29] - 中国侧重商用车发展 2022年卡车占比52% 公交车占比40% [28] 加氢站建设策略 - 日本加氢站不足200个 远低于2030年900个目标 建设速度滞后 [35] - 中国采用精准布局策略 优先在商用车固定路线建设加氢站 降低前期成本 [30][32] - 已建成重庆-钦州港1150公里"氢走廊" 设4座加氢站支持重卡运营 [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