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制度与科技“双轮驱动”
经济日报·2025-07-17 08:08
粤港澳大湾区制度创新 核心观点 -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的前沿阵地,通过制度多样性转化为协同发展驱动力[1] - 大湾区通过融合规则差异、科技创新制度协同、顶层设计及民生保障构建"四梁八柱"制度体系[2][3][4][5] - "十四五"期间已实现从蓝图到实景的跨越,未来将持续以制度引领高质量发展[6] 要素跨境流动 - 打通人才、数据、资本三条"要素动脉",解决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规则差异[2] - 深圳-香港跨境数据流通试点、前海金融制度衔接、横琴封关运行构建要素流动制度通道[2] - 实现高端人才自由执业、科研数据跨境流通、金融资本高效对接的内外贯通[2] 科技创新协同 - 深圳光明科学城、广州科学城、香港科学园等平台推动"标准互认、流程协同、数据共享"生态[3] - "数字孪生治理"在前海、南沙试点,实现城市运行实时感知与精准决策[3] - 形成制度创新与科技赋能"双轮驱动"的创新高地[3] 区域治理机制 - 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到《框架协议》逐步细化顶层设计[4] - 设立多层级协调平台,在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市场监管等领域形成共商共识[4] - "湾区治理实验室"推动政产学研用多元主体参与全链条协同治理[4] 民生融合发展 - 推动医疗保障互认、教育资源共享、住房政策兼容、社保体系衔接[5] - 香港居民内地居住便利、澳门居民跨境就医及养老服务纳入内地公共体系[5] - 实现公共服务从"单向通行"到"双向融通"的跃迁[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