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汇总 - 四家上市公司因财务造假等信披违规行为被立案调查或处罚,包括*ST元成、退市九有、ST智知、ST中青宝 [1] - 违规手段包括虚增利润、隐瞒关联交易、虚构业务、资金空转等 [1] *ST元成财务造假详情 - 公司因涉嫌年报等定期报告财务数据虚假披露被立案调查 [2] - 2020-2022年年报及2023年半年报中营业收入、利润等信息披露不准确 [2] - 未按规定披露与实际控制人祝昌人的非经营性资金往来 [2] - 2017-2022年年报未完整披露关联方 [2] - 与赛石集团的股权交易披露不完整 [2] 退市九有财务造假详情 - 公司因财务造假被终止上市,2025年7月21日为摘牌日 [3] - 2020年通过关联自然人李明的股权赠与虚增利润6397.32万元,占披露利润总额的471.03% [3] - 2021-2023年通过子公司虚构业务累计虚增营业收入3.59亿元,虚增利润3435.92万元 [4] - 2022年虚增营收1.51亿元,占披露营收的49.44% [4] - 2023年虚增营收1.64亿元,占披露营收的40.64% [4] ST智知财务造假详情 - 公司通过子公司虚构业务收入,导致2019-2021年年度报告财务数据失真 [5] ST中青宝财务造假详情 - 2019-2021年通过子公司宝腾互联与高德信进行资金闭环交易虚增营收和利润 [6] - 2019年虚增营收3361.32万元(占披露营收7.17%)、利润833.40万元(占披露利润绝对值14.96%) [6] - 2020年虚增营收2809.43万元(占9.56%)、利润698.11万元(占5.45%) [6] - 2021年虚增营收1787.83万元(占5.03%)、虚减利润721.39万元(占披露利润绝对值13.17%) [6] - 未及时披露实控人张云霞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信披滞后超过3个月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