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山姆近期因选品调整引发消费者强烈不满,导致品牌口碑崩塌 [1][2][4][5][6] - 消费者认为新品大众化且品质不佳,削弱了会员专属价值感 [2][4][5][11][18] - 管理层变动被质疑导致战略转向利润优先,忽视用户体验 [7][10][11][32] - 公司正处于快速扩张期,供应链管理面临挑战 [10][11][14][15][16][33][34] - 会员数量快速增长但品控问题频发,影响品牌形象 [6][33][34] 选品争议 - 上架好丽友、卫龙等大众品牌低糖产品,下架太阳饼等热门商品引发不满 [1][2][4][5] - 低糖好丽友派每100g热量比普通版高51Kcal,使用代糖和起酥油引发健康担忧 [2][4] - 替换进口西梅干为国产产品被质疑品质下降 [4][5] - 消费者认为新品与普通超市无异,失去会员专属价值 [1][5][11][18][29] 品牌定位变化 - 严选策略松动,第三方品牌占比达70%,但定制款模式未变 [9][24][26][28][29] - 中产特权俱乐部形象受损,大众化选品打破高端人设 [11][18][20][29] - 会员费年收入超23.4亿元(按900万会员计算),依赖身份象征商业模式 [17][18] 公司运营动态 - 2024年新增6家门店,全年营收突破1000亿元 [33] - 付费会员突破900万,年费收入超23.4亿元 [17][18] - 线上销售占比达50%,前置仓战略成效显著 [16][33] - 大区从6个增至7个,决策权下放以提高管理效率 [10][34] 供应链管理 - 快速扩张考验供应链能力,品控问题投诉量同比增65% [6][33][34] - 采用"先仓后店"模式加速市场渗透 [14][15] - 寻求大体量供应商保障稳定,但牺牲产品差异化 [20][31] - 本土供应链支撑创新产品开发,如小青柠汁、瑞士卷等 [31] 管理层变动 - 原中国总裁文安德退休,新CEO Jane Ewing推动供应链全球化 [7][9][10] - 采购体系仍由2021年入职的CMO张青主导 [9] - 被质疑战略转向利润优先,但官方称延续本土化路线 [7][9][32]
山姆为什么突然“塌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