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马斯克成立“美国党”,不争总统争“未来”
虎嗅·2025-07-17 09:13

马斯克成立"美国党"的动机 - 核心动机是对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政治纲领均持反对态度,认为民主党过度监管科技行业并推行"觉醒文化",而共和党在关键议题上与自身价值观存在根本分歧[1][2][3][4] - 直接导火索是与特朗普因"大而美"法案决裂,但深层原因是对美国未来债务问题的担忧[6][10] - 专家观点认为其目标并非传统"中间派",而是代表面向未来的"未来派",试图突破现有政治框架[8][9] 美国第三党面临的制度性障碍 - 选举制度采用"赢者通吃"规则,第三党在总统和参议院选举中几乎无法获得席位(例如加州54张选举人票全归50.1%得票方)[12][13][15] - 选民存在"搅局者效应"心理,担心投票给第三党会间接帮助更不喜欢的政党[24] - 资源分配极度不平等,两党拥有成熟筹款网络和基层动员能力,而第三党缺乏基础设施[25] "美国党"的潜在政治策略 - 短期目标聚焦国会席位争夺,计划在参议院获得2-3席、众议院8-10席,通过关键投票发挥杠杆作用[17][18] - 可能选择民主党内共和党占优的小选区突破,例如东西海岸特定选区[23] - 马斯克的超级IP属性可能突破传统第三党资源限制,类似特朗普的社交媒体政治路径[27][28] AI时代下的政治形态前瞻 - 专家预测AI将导致财富集中度接近中世纪水平,可能引发UBI(全民基本收入)由科技巨头而非国家主导[36][37] - 未来或形成"政治空间"与"经济空间"平行体系,数字币成为UBI发放媒介,经济巨头承担中世纪贵族式责任[37][38][40] - 马斯克与UBI倡导者安德鲁杨的互动显示其可能在为AI时代的政治经济重构布局[43] "大而美"法案的博弈案例 - 法案在众议院以215-214票、参议院51-50票的极小差距通过,显示两党势力均衡下单票即可改变结果[20][21] - 若"美国党"获得少量席位,可在类似争议法案中成为关键第三方力量[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