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田之约,何以破解治水困局?
海南日报·2025-07-17 09:32
赤田水库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 首创"水质、水量和行动"三维度生态补偿机制,补偿资金与水质目标、水量保障、治理行动刚性挂钩 [2] - 2022-2024年首个考核期筹集6亿元资金池,其中省级财政投入3.3亿元、三亚出资1.8亿元、保亭出资0.9亿元 [2] - 资金分配动态考核,三亚累计获0.84亿元补偿,保亭累计获5.16亿元 [3] 治理成效与项目落地 - 65个重点项目落地,验收合格率达93.4%,资金专项用于退耕还林补助、移民搬迁补偿、污水处理工程等 [4] - 水质显著改善:取水口国控断面水质从Ⅲ类提升至Ⅱ类,优级断面比例达85.7%的历史最好水平 [6] - 农民退耕还林后每亩土地支出减少550元,搬迁居民收入同比增加57%,1889名当地居民获得就业机会 [7] 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 - 保亭推广"林-菌-药"循环套种技术,生态产品增加2.58万千克/公顷,经济效益提升103万元/公顷 [7] - 科技赋能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网络,实现污染源精准画像和治理效果量化评估 [7] - 群众对生态补偿政策满意度超87%,形成"赤田"生态品牌 [7] 制度创新与模式推广 - 通过"1+N"政策体系和闭环管理机制破解跨区域治理难题,形成上下游利益共同体 [5][8] - 赤田模式五次入选国家级典型案例,已在海南17个市县推广,覆盖10条河流、4个湖库、18个断面 [9] - 未来将优化补偿标准动态调整、多元化投入机制及跨部门协同效率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