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创板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落地
金融时报·2025-07-17 09:39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改革 - 上交所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明确界定范围、持股要求及独立性标准 [1] - 制度旨在提升科创板包容性,平衡风险防控,引导长期资本聚焦硬科技早期投资 [1] - 证监会拟借鉴境外市场做法,借助专业机构判断增强对企业科创属性和商业前景的评估 [2]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定义 - 范围包括私募基金、政府基金、链主企业投资机构,需具备健全治理结构和大规模资产管理能力 [4] - 要求近5年投资5家以上科创板上市企业或10家以上境内外主要交易所上市科技企业 [4] - 需在IPO申报前24个月入股,持股不低于3%或投资金额超5亿元,且保持独立性 [4] 境外市场经验参考 - 港交所2018年针对生物科技和特专科技公司设立资深投资者制度,67家18A规则公司平均每家获3名投资者持股21% [3] - 适用18A规则公司上市后3年营收大幅增长,净利润显著减亏 [3] 市场机制与政策协同 - 资深机构投资者通过市场化机制识别优质科技企业,弥补审核机构专业判断不足 [2][5] - 制度鼓励创投机构投早投小,私募股权基金规模达10.96万亿元,创业基金规模3.41万亿元 [6] - 科创板已上市企业中90%曾获私募股权基金投资 [6] 创投行业影响 - 头部机构凭借行业洞察力和成熟筛选机制占据优势,中小私募或转向细分领域差异化竞争 [7] - 产业链核心企业因技术理解深入,成为重要投资主体 [6] - 改革拓宽创投退出渠道,优化资源配置,激励创新创业 [7]